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苏苏网赚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8262|回复: 0

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8-7 10:47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,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。 其组方以八味药为主,随证加减,疗效极佳。 这八味药是麻黄、杏仁、黄芩、地龙、桑白皮、葶苈子、款冬花、炙紫菀,称为“治咳八味汤”。 刘教授认为,外感咳嗽多为外感风寒、肺有郁热,所以用麻黄之辛苦温以散寒宣肺,配杏仁之苦温以降逆止咳。 黄芩苦寒,清肺热降逆气,佐助麻黄、杏仁止咳。 桑白皮、葶苈子皆为寒凉之品,清肺、下气、消痰水而止咳逆。 地龙咸寒,解痉化痰,止咳平喘。 款冬花、炙紫菀止咳化痰。 这八味药配伍,寒温并用,方剂性质平和,各种外感咳嗽皆可使用。 其中麻黄的剂量,cheng年人视病情轻重,一般用 6 ~ 9 g,小儿减半。
麻黄、杏仁、黄芩、地龙这四味药配伍,是前人的经验方,刘教授特别强调其与枟伤寒论枠中的麻杏甘石汤既有相同之处,又有所不同。 二方中麻黄、杏仁作用相同,均是用于止咳平喘,但黄芩、地龙与炙甘草、生石膏则大有不同。 黄芩、地龙的作用是清肺化痰止咳,其与麻黄、杏仁相配,主要用于肺热或风寒郁热之咳嗽,其止咳力强,平喘力弱,退热力亦弱。而麻杏甘石汤则清宣之力强,治疗重点在于肺热喘急,而不在咳嗽,且其退热力强,适用于高热喘急者。在临床中,治疗咳嗽用麻杏甘石汤,不仅效果不佳,反而有胃痛、泄泻等副作用,皆因其寒凉太过。关于治咳八味汤的加减运用,刘教授常用的药物如下。 咳甚者,加柴胡、前胡行气以宣肺,加炙枇杷叶以降气。 干咳无痰,咽干、痒者,加北沙参、麦冬以润燥生津,加僵蚕、蝉蜕以散风止痒。 咳吐白痰者,加清半夏以燥湿化痰。 舌苔白厚且痰多者,加白芥子、苏子、莱菔子以温肺化痰。 咳吐黄痰者,加瓜蒌皮、浙贝母、鱼腥草以清化热痰。 若痰黄黏不易咳出者,再加黛蛤散(包煎)。 燥咳甚而痰中带血丝者,加藕节、白茅根或阿胶以止血。 咳嗽时间较长且伴气短乏力者,加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(取生脉散之意),以补益气阴。 久咳而dabian干燥者,加全瓜蒌以化痰与润肠通便共施。

典型病例:

朱某,男,46 岁。 主因剧烈咳嗽 5 d,于 2013 年 3 月 6 日就诊。 患者 5 d 前因晨起开车受凉而出现咳嗽。 自服橘红丸、养阴清肺丸未见好转,且症状逐渐加重,故来就诊。
刻下症:咳嗽剧烈,阵阵发作,甚则面赤声嘶,痰黄白相兼,舌淡红,苔淡黄略厚,脉弦滑略数。
西医诊断:急性支气管炎。
中医诊断:咳嗽,辨证为风寒郁热、痰浊阻肺。 治法:降气化痰、宣肺止咳。 方用治咳八味汤加减。
处方如下:生麻黄 8 g,杏仁 10 g,黄芩 6 g,地龙 15 g,桑白皮 15 g,葶苈子 15 g,款冬花 15 g,炙紫菀 15 g,浙贝母 15 g,鱼腥草 20 g,清半夏 9 g。 3 剂水煎服,1 剂 /d,分 3 次口服,饭后 1 h 服。
2013 年 3 月 9 日二诊。 患者咳嗽基本停止,仅早、晚偶有少量白痰,舌苔白略厚,脉弦滑。 予二陈丸口服,6 g / 次,2 次/ d。
按:本例患者因受凉而发咳嗽,痰黄白相兼,舌苔淡黄而略厚,脉弦滑略数。 证属风寒郁热、痰浊阻肺。 其痰黄白相兼,舌苔淡黄,脉略数皆呈郁热之象,故用治咳八味汤降气化痰、宣肺止咳。 又用浙贝母、鱼腥草与清半夏相配以化其黄白之痰。 二诊时咳嗽基本停止,偶有少量白痰,舌苔白而略厚,是为湿痰之象,故用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收功。
热帖推荐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广告合作|最大的网赚客中文交流社区!十年老站!

GMT+8, 2024-3-29 22:26 , Processed in 0.171600 second(s), 23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 VIP版

© 2012-2022 苏苏网赚论坛 版权所有 | 10年老品牌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